兒子剛從群巒擁抱的有機農場回來,他去了三天。第一天全班同學(包括一位噸位非常可觀的大偉)在兩位老師及兩位媽媽的護航之下,從學校越野六哩(約十公里)的踏青步道健行抵達農場,花了四小時。途中順道觀察辨識動植物如何在溫暖的春日裏甦醒。

我在下午三點開車至農場時,有的在休息聊天、有的踢足球。接下來,農場的工作人員以遊戲及帶動唱的方式,讓他們了解自然界各種生物的特性及重要性;又帶領大家分組做一些農場的例行工作比如:餵雞、收集雞蛋、換水、打掃雞舍、趕雞入籠、洗雞蛋等。晚餐由一組同學幫忙準備,一組負責繕後清理,之後就是大家最期待的營火會和夜間健行。

夜間健行是這群小五生最期盼、最刺激的活動,也是此次活動的重頭戲(之前的農場工作,他們每年都會到不同的地方學習,基本熟悉農場的作業)。我們從有燈光的客廳漸漸走進一片漆黑,只有月光與星光的野外。不帶手電筒,眼睛在此時失去作用,每個人必須藉由耳朵去聽、腳底去觸探腳下的大地、皮膚去感覺四周的環境。之前在較昏暗但還可辨識的地方,大家學習認識眼睛邊緣視力(peripheral vision)一旦進入夜的懷抱,眼睛中間視力在沒有燈光的野外便得到休息,邊緣視力變得活躍起來,此時天上的星辰特別明亮,有人看見流星飛過。回程時,嚮導讓孩子們有機會單獨走一段路,前後兩人相隔約二十秒鐘,感覺一下孤單夜行的大自然,細細機會身體感官之間的微妙聯繫。當再見到遠處的燈光時,有種說不出的溫暖,卻也對滿天的星斗依依不捨起來。

第二天的日間野外教學、農場工作及夜間健行雖然行程緊湊,卻難不倒這幫精力充沛的孩子們。第三天早上,他們帶著白己準備的乾糧,從農場走三小時回到學校。

諸如類似的遠足(field trips)或戶外教學,在兒子的華德福小學生涯中,是一年比一年精采與艱難。從他幼稚園的半日遊、一年級在外過夜一天開始,每年增加一天,到四年級時他到車程六小時外的自然活力農耕農場過了四天的農場生活;而今年五月將到北加州莎思塔山(Mt.Shasta-印地安人的聖山)的戶外學校過五天;還有一場仿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我看到兒子從種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學習到書本上沒有教過的東西,過一把古人如印地安人、西部拓荒時期的生活,親身體會人類在不同階段、不同方式、不同行業與大自然相處的生活。他的經驗在不知不覺中豐富起來,人生思想也在默默中豎立修正。

最感欣慰的是這些活動都是在大自然的教室中進行,沒有現代科技如電腦、電玩或僵化的紙上談兵,也沒有無止盡的作業練習。戶外教學的老師或輔導員不止教導自然知識,更以身作則而傳承著一種尊重自然、追求和諧的生活態度,灌溉這些幼小心靈以慈悲喜捨之法水、質樸勤奮之觀念。

兒子的華德福經驗羨煞不少朋友,他們對他短小輕薄卻隨意發揮的功課、創意十足的美勞及豐盛無比的校外教學生活發出讚嘆,巴不得自己也有機會過過這樣的學校生活(我就是以極雀躍的心情成為他們某些遠足的監護人-chaperone);也有一些朋友在欣賞之餘,不免提出問題,比如:杜會競爭力、學業成績、與主流社會融合等等,華德福學校出來的小孩能否克服。

在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前,我總是會問:什麼是你要的?什麼是你優先考慮的?撇開學費不談(本校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學費折扣)你要找什麼樣的學校來教育孩子或為孩子量身訂做適合他的學習環境?這些不是簡單的問題,為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找到符合所有條件的學校。

選擇華德福學校,我所著重的是孩子性靈的成長及自然的教學。自己嚐過填鴨式和聯考式、以分數至上競爭至上的教育,不希望孩子再步上大人的後塵,在激烈的競爭中失去他該有的童年童趣;我們也嚮往華德福教育所階櫫展望的:讓孩子成為『全人』,一個均衡成熟靈性的世界公民。一旦這樣的養成教育成熟,他的社會競爭力不會少、學業成績不會低、主流社會更是喜歡這種有團隊精神且EQ不低的人智畢業生(容下次文章介紹)。

最近讀到幾篇文章,其中一篇提到幾項近幾年來的科學研究,說明華德福教育也可以是健康的選擇。文中提到史丹勒博士強調適當的教育可以刺激生命而增進長久的健康,華德福學校每天生活的韻律以及足夠的肢體活動如:音語舞、課堂遊戲、運動、體育、園藝及勞作(有的學校還有木工)等,對孩子的健康有益。作者波布羅斯基(Thomas Poplawski)舉了幾項近年來的科研以闡明其觀點。

三十年前德國有兩位醫師注意到,社會的變遷使得孩子越來越提早成熟。因而擔心他們不夠成熟的情緒無法以健康的態度來應付身體的早熟。

早熟的原因有若干因素:營養的改進、動物飼料含有生長荷爾蒙都是現代社會很難避免的現象;此外杜會壓力也是一大因素,比如:母親患有憂鬱症、單親母親、家中出現無血緣的男性、家庭衝突、都市化環境、自第三世界國家收費孩子等等,還有體重過重則是近幾年研究發現是促成提早發育的可能因素。

晚熟的因素則有:大家庭組織、與生父有溫暖親密的關係以及低壓力、支持性的家庭環境。兩位醫師對華德福教育的某些特點,例如:教室裏如家庭般的佈置及氛圍、老師與學生的長期關係(陪伴學生從一年級直到八年級)、以及低壓力、非競爭的學習環境、無過度的課業、考試及分數等等,是否也可能是促成晚發育的因素,抱有高度的興趣。由於在發育期女生比男生有明顯的生理變化,因此他們決定對德國境內一一七五名華德福學校的女生與同地區一一一八名公立學校的女生,以他們的第一次月經來潮作比較。他們發現德國公立學校的女孩初潮是在12.63歲,與美國女孩的12.43歲靠近;然而華德福學校的女孩初潮則在13.25歲,晚了近八個月。我們要知道此項研究發生在三十年前,若在今日的二十一世紀,拜速食工業之賜,可以預料女孩的初潮還會提早,而華德福的家庭一般飲食取向朝較健康、有機方面為主,故兩者之間的差異有可能更大。至於發育太早的弊端,琉璃光已有許多資訊,故不在本文探討範圍內。

近視似乎一直是亞洲人的專利。我兒子的驗光醫師甚至說:中國人比美國人較易得近視。上個世紀的科學家也說孩童近視多為遺傳所賜。亞洲國家中日本、新加坡及台灣孩子近視率為40%,美國孩子為lO%-16%,其中10%為國小兒童而16%為高中學生。然而近視真的是咱們亞洲人揮之不去的夢魘嗎?

波布羅斯基在文中提到,一些研究近視的科學家發現自已的小孩竟然也戴上近視眼鏡,而他們自己並沒有家族近視歷史,於是懷疑眼睛疲勞是否才是近視真正的原因。相關的證據來自研究阿拉斯加的原住民,他們的小孩自上學後約有三分之二發展出近視,而小孩文盲的父母甚至祖父母則無近視。自此研究者終於承認過度閱讀及其他近距離對焦的活動對眼睛所造成的壓力和視力疲勞才是近視的元兇。

許多華德福的教師與家長們似乎也注意到華德福學童戴眼鏡的比率較低,即使沒有正式的調查與研究,以鄰近學校課業沉重比來看,這些觀察值得注意。

華德福孩子的視覺生活和一般學校孩子不同。首先,他們在早期(七歲以前)不太讀書認字,而由家長讀故事書給孩子聽;他們也不太看電視或接觸電腦,其次,他們每天沉浸於色彩之中。教室是以一種叫「樂珠兒」lazure的特殊粉刷技術油漆在白底的牆上,以透明水彩調成不同深淺的顏色層層刷上,如大自然陽光照射所產生的效果,看起來非常自然。從華德幅一年級教室刷上不同層次的紅,到六年級是不同層次的藍,孩子們所感受的是軟性的顏色,好像可以呼吸一樣。筆者家進門面對的牆就是和兩個兒子一起樂珠兒成的,來家的客人都很喜歡。

此外兒子從幼稚園一直到五年級,每天至少要玩到顏色,比如:水彩、毛線、十字繡線、彩粉筆、彩色鉛筆、彩蠟筆、彩鋼筆等,五彩繽紛的顏色對眼睛具有放鬆的作用。而班上一年幾次的遠足,接觸到大自然,眼睛不容易疲勞。以上種種,尤其是二年級才開始閱讀,也許是華德福孩子視力發展健康的原因。

大約十年前,一組瑞典研究學者對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孩子過敏嚴重的問題感到憂心,他們也同時注意到某些自外於某種現代醫學、營養和養育孩子方面的另類孩子,例如:華德福學校的小孩,似乎比較少過敏。

於是他們做了一項研究,比較295位華德福學童與380位鄰近學校的學童。他們從孩子的父母親得到孩子的病歷紀錄,並在這些孩子皮膚上作十三種過敏原試驗及抽血檢驗。實驗結果顯示,13%華德福學生及25%公校學生分別得到所謂的過敏症。他們也注意到越是在生活中實踐華德福理念的家庭-像是吃有機食物、不打疫苗等,得到過敏症的孩童也越少。

其中可能的原因有幾種:華德福的孩子大多數不注射MMR(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故大多數可能得過麻疹(瑞典的麻疹病例,華德福小孩占大多數)。他們多在更年長的時候才接種破傷風及小兒麻痺疫苗(很像我小時在六、七歲以後才接種疫苗,當時沒有MMR);較少使用抗生素及退燒劑;多食用有機食品、自然活力農耕食品以及含有乳酸菌和發酵蔬菜的食品(優酪乳、泡菜、酸黃瓜等);出生時比較可能喝母奶;以及在家比較少吸二手煙。

另一群國際學者決定重複調查,他們在奧地利、德國、瑞典、瑞士、及荷蘭比較4606位華德福的學生和鄰近公立學校的2024位學生。調查結果與上述瑞典的實驗相當接近-亦即華德福學生在鼻竇炎、異位性皮膚炎及非典型過敏症的低發病率,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結論是華德福學生得過敏性疾病的機率較低。雖然他們將此歸功於華德福家庭的生活方式,然而生活方式的異同如何造成兩者之間的差異仍不清楚。

綜觀以上幾點,本文再次強調華德福教育除了注重孩子和諧杜交、健康的人生觀和情緒、生活方式、濃厚的人文氣息優點外,長期促進孩子健康的身體也可以是現代父母的一個選項。

回頭省思我們中國人的教育,除了知識的傳遞外,我們的教育能為孩子作些什麼呢?五千年的倫理道德教育雖然在勵志健康的人生觀起很大的作用,但我總覺得我們的教育在功利心方面過度強調,而在美育及性靈方面缺了點什麼。過去五十多年來,人性遭到嚴重的撕裂與摧毀,如何恢復到上古時代師法自然、生活自然、悠遊於自然之靈性樸質的生活是知識教育無法解決的。

或許我們可以從美育方面著手,從色彩學習,進而感受大自然的美,淨化心靈,這樣才可能創造和諧的社會。華德福的美育教學,我在兒子身上看到一點一滴的薰陶,真是滿心的歡喜,而慈悲的雷久南博士在八月邀請幾位華德福美學的老師到Crestone傳授色彩美育,對於想一探性靈美育的教育工作者或父母們,應該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學習參考機會,我雀躍期盼地拭目以待。

(轉載自《琉璃光雜誌》2008年5月刊)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