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珠(台中市娃得福托兒所創辦人 )

童年的安詳 - 屬天的安詳。我常常靜默的站在你們面前,充滿愛的看著,想要分析你們!然而我們只有你們做錯了什麼以及已經又修好了什麼的想法,我們沒有天真的,童年的想法。
~~ Hyperion – Holderlin

Peace of childhood – heavenly peace. Often I stand before you in silence, looking with love, and want to think you! But we only have concepts of what has been bad and been made good again; we have no concept of childhood, of innocence.
~~Hyperion – Holderlin


故事緣起

在 一次我們托兒所舉辦的「家長成長營」課程中,一位家長提到有關「幼兒為什麼衝突」以及「面對幼兒衝突家長應有的態度」的問題;當時,我立即很順口地從累積 的經驗裡提出我個人的看法。她聽了之後,似乎覺得很滿意。隔了兩天,她寫e-mail要求我將前幾天說過的話寫到網站上去讓大家分享……。我很忙,因此, 寫得很慢,但是我非常認真的寫:

人們常以負向的眼光看待「衝突」,人們不太知道「衝突」其實有其積極正面的意義;在許多方面,衝突是幼兒成長必經的歷程。從長期觀察幼兒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

1. 幼兒與人爭吵,常是幼兒大聲對外界說「不」,常是幼兒「自我主張」的開始;
2. 幼兒與人「爭搶」玩具,或打人或被打,是為了「自我主張」,也是為了「自我保護」;
3. 幼兒從一次次衝突中,一次次練習「人際關係」的規則與技巧。

大人應該為幼兒發展自我主張與自我保護的能力而高興!大人對於孩子的爭執要趁早學習自在。如果大人能理解幼兒衝突背後的意義,並能隨時注意引導幼兒成長的方向,幼兒就有機會活潑且平衡的發展;否則,壓抑幼兒衝突有可能錯失、阻斷或扭曲幼兒在「自我」及「人際關係」上的發展……。

寫到這兒,我覺得有些心虛。因為這種回答是我從經驗中自以為是的「洞察」。然而,我怎能證明我說的話即是真理?我應該以實際的行動、真正觀察幼兒衝突的事實與經過,這才能證實我的看法是正確的啊!就這樣,我請託了娃得福托兒所六個班級的老師,針對67位3-6歲的幼兒做了兩週的「幼童衝突具體事實與經過」的紀錄……。

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從一位家長的問題,原本只是順口回答;後來,想寫成心得放在網站上;後來,心得的文章轉化成了一篇長長的報告;現在,就呈現在您的面前,請不吝指正,無限感激!

我們一共蒐集了50個「幼童衝突具體事實與經過」。研讀之後,筆者試著從幼兒的衝突對話中做出分類,共得六類。這個結果比原先筆者心中的「經驗談」有更多的分類,也產生了更清晰的「衝突的完整圖像」效果:

壹. 幼兒衝突分類

經過詳實的紀錄之後發現雖然幼兒的衝突不斷,幼兒衝突的類型多有重疊、相似之處。經過整理,共分六類:
一. 幼兒正處「自我中心」階段;幼兒極力「自我主張」,但別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主張」;
二. 幼兒「物權」概念不清;常順手拿別人的玩具,但別人不見得允許;
三. 幼兒「人權」概念不清;常易侵犯別人、管教別人,但別人不願被管教;
四. 幼兒正處「意志力」發展階段;有行動的衝動,卻缺乏清楚的方向感;
五. 幼兒正在「練習、處理」人際關係;雖很認真,但技術尚未成熟;
六. 有些幼兒情緒長期受干擾,常沒有緣由的向人攻擊。

貳. 幼兒衝突範例

嚴格說起來,「分類」是一種相當主觀的行為,但筆者試以十二年來在石代納(Rudolf Steiner, 1861-1925)所創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上的學習為依歸,以成長中兒童的發展與需求為導向,從蒐集的幼兒衝突資料中逐一整理,再做分類,期盼從提綱挈領中指出幼兒衝突背後的真正原因以及衝突中所可能隱含的意義:

一. 幼兒正處「自我中心」階段;極力「自我主張」,但別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主張」

1. 這是我先拿的!

她伸手拿起一個積木,他也正好接觸到那積木:
「這是我先拿的。」
「這個不用,你先給我。」
「不要!」
「你先給我,我跟你說啦……」兩人拉扯起來。

2. 那是我的椅子!

她正搬起一張椅子,突然聽到一聲大吼:
「那是我的椅子!」
「我不要!」她嚇一大跳,手上還拿著那張椅子。說完話,即哭了起來。

3. 這是我的!

兩個孩子緊抓著一個布娃娃不放;
「這個布偶娃娃是我的!」
「不是!是我在『娃娃家』拿的,請你還給我。」
「不是!布偶娃娃是我的!是我剛剛在玩的!」兩人抓著不娃娃不放。

4. 我要那個新寶貝!

「你們看!我有新的寶貝耶!」她拿起一個玩具快樂的展示。
「我也要那個新寶貝。」一個孩子看了之後,開始伸手搶
「我不要!」原本很快樂的孩子,突地受搶,開始大哭。

5. 這是我先排的!

他以椅子排城堡,她拿著架子走過來,說:
「我也要蓋城堡。」她把他的椅子推開,他當然也把她的架子推開。
「幹嘛用力推我?」拿著架子的孩子說。
「這是我先排的!」
「我也要蓋城堡!」她理直氣壯的說。
她把他的椅子再次推開,他也把她的架子推開……。

6. 是我先排的!

隊伍中有兩個孩子正在推擠;
「你幹嘛推我?」被推的孩子說。
「是我先排到的!」
「我本來排在你的前面的!」
「現在隨便排了!」她很有理由的說。

7. 你不可以超過我!

小朋友們正在玩「蹲下去,跳上來」的遊戲。他一跳,跳超過了她。她拉著他的衣服說:
「你不可以超過我!」他不理,又繼續跳得很高,他的腳踢到了她的手。
「請你跟我說對不起!」她生氣的說:
他繼續認真的跳,不理她。她開始推他,他也推回去,兩個人推來推去。

8. 你沒經過我的同意!

「我想跟妳一起玩。」他重覆了3~4次,她沒回答。他伸手摸她手中的娃娃布偶。
「不行!你沒經過我的同意!」她很嚴厲的說,並抓緊手中的娃娃布偶。
「我不要,我不要。」他傷心地大哭起來。

9. 老師,他插隊!

孩子們排隊,輪流丟球。
「老師,他插隊,他還說我離開位置,但是我沒有啊!」
「好,大家重新排火車哦!來,你第一個丟球,妳第二個,他第三個,
她第四個哦!每個人玩一次,要輪流等待哦!」老師說。
一會兒之後,她離開隊伍去看老師磨木頭。接著又回到玩球的隊伍。
「你插隊,這是我的位置!」才回到隊伍,她馬上氣勢洶洶的對他說。
「我沒有插隊,是你離開了,我才往前排的!」他很委屈的說。
「請你不要這樣!」一轉身,她又喊了:
「老師,他插隊,我有幫助他,他不理我!」她很有主張的說。

10. 我是小老師,我可以自己決定!

她在『廚房家』當主人,邀了他來玩。但是當她的好朋友小安也想要進去玩時,她即轉口對他說:
「你出去玩,我的好朋友要進來了!」
「可是我先進來的!」
「我是小老師,由我自己決定!」
「我還沒玩好,請妳不要這樣!」
「我是小老師,我可以自己決定!」

11. 我要現在當!

她拿了條彩色的毛線繩綁在他的手上,她拉著他在教室裡逛。另一個孩子看到了,對她說:
「我也要當你的狗狗。」
「可是我已經讓他當了,你明天再當。」
「我要現在當,要當你的狗狗。」那孩子一再拜託,但她仍然堅定地說:
「你明天再當啦!」
可是,那孩子無法等待,仍然堅持要「馬上」當狗。溝通不成,他越來越難過、生氣,開始大哭起來。

12. 不行,我是司機!

他看到她蓋了一輛大車,他說:
「我可以跟妳一起玩嗎?」
「好,妳坐後面!」
「你的車子可以借我開一下嗎?」
「不行,我是司機!」
「好啦!好啦!沒關係啦!」他一邊說,一邊開始拉走她的方向盤。
「不行!我是司機!」她堅持手中的方向盤不肯放手,二人開始拉扯……。

13. 誰說我是笨蛋?

他利用大椅子和小椅子玩車子遊戲,她在旁邊的三角架裡玩。他的車子開過來,她正好走出來,擋住了他的路;她發出小聲的埋怨,他說:
「誰說我是笨蛋?」
「沒有啊!」
「請你道歉!」
「沒有啊!我沒有說啊!」

二. 幼兒「物權」概念不清;順手拿別人的玩具,但別人不允許

1. 拿別人的積木

遊戲中,他拿走她正在搭建中的積木,造成她玩具全倒塌,她說:
「你下次不要再這樣!」她將他手上的積木拿回來。
他轉身向旁邊的另一位小孩,並伸手拿取那小孩籃子裡的石頭,小孩不給他,他抓著小孩的石頭籃不放,兩人搶得尖叫起來。

2. 拿別人的杯子

他們兩個玩煮菜遊戲,她拿走他旁邊的杯子,他說:
「那是我先拿的耶,還給我。」她愣住了,順從地還給他。

3. 拿別人的大木頭

她以架子圍了一個大城堡,裡面放了很多大木頭。他跑了過來,拿走一個大木頭。
「你沒有跟我借,你要跟我借!」她說。
「你可以借我木頭嗎?」
「不可以!」並且伸手去抓他手上拿著的木頭。兩人開始拉扯木頭……。
「你們快點來幫我搶啊!」她開始對著城堡周圍的人喊叫。

4. 拿別人的小石頭

他將撿來的小石頭放入杯子裡,杯子放在沙坑上,又繼續在沙坑裡找尋小石頭。她正在堆沙堡,並且以小石頭佈置沙堡的外觀;她順手從他的杯子裡拿出小石頭準備裝飾在沙堡上。他看見了,伸手搶回來。口裡說:
「這是我的。」
「你已經有很多了!」她大聲說,並伸手搶。
他拿起杯子,將小石頭放進杯子裏;同時,趕緊跑開。

5. 拿別人的石頭

她在沙坑玩沙,身邊放著撿來的石頭。他經過她,將她的石頭拿走。
「那是我的石頭。」她立即大聲說。
「我想玩。」他邊說著,邊準備跑開;她則追上前搶了回來。他抓起一把沙子灑向她,並且大聲的說:
「我不喜歡妳了!」

三. 幼兒「人權」概念不清;易侵犯別人、管教別人,但別人不願被管教

1. 我替你收木頭

收玩具時,他還在堆疊積木,她上前要替他收木頭寶貝。她的收拾立即造成他建造中的玩物倒塌。他很生氣,用力的以頭部及身體撞她,嘴裡並且大聲說:
「我不要你這樣!」但她沒理會他,仍繼續替他收拾......。

2. 我替你收椅子

老師請他收椅子,她聽見了,也去收椅子。他向前搶回自己的椅子說:
「我不要讓妳收。」
「要讓我收,不然我就砍死你。」
「我要砍你。」
「我告訴你們,我爸爸很兇喔!」
「我爸爸更兇,他打人很痛哦!」
「我爸爸常生氣,會打死人喔!」
「你不要再說了,不然我要生氣了。」
一場「幫忙收椅子」的衝突,卻罵出一長串驚人的話語!

3. 我替你收玩具

收玩具時間,她還玩著積木,他上前替她收玩具,她一邊抱緊積木護守著,一邊也伸出腿,不停地踢他。嘴裡不斷地說:
「不要,不要,我要自己收!」

4. 我在你沙堆上撒些沙子

她在木板上堆沙子,他也拿了些沙子撒在她的沙堆上,她突然地哭叫了一聲:
「ㄜ~不要啦!」他嚇得馬上跑走了。

5. 這是大家的架子,每個人都可以進去!

她在架子內遊戲,他想進入架子內。正要進入時,她將他推出架子外。
「這是大家的架子,每個人都可以進去」他說。
「這是我的家。」她卻緊緊抓住架子和架子上的掛布說。
「我可以進去。」他一邊說著,一邊準備拉開布,要進去。
「不可以,臭小孩!」她使勁的抓著布罵他。
「妳是臭小孩!」他的手放開,退離架子,也罵回去。

6. 又沒關係!

「你刮到我的腳了啦!你的指甲很尖耶!」她大聲的叫。
「喔!又沒關係!」他看了看她,無所謂的回答。

四. 幼兒正處「意志力」發展階段;有行動衝動,卻缺乏方向感

1. 大聲唱、又笑、又拉扯

孩子們圍成圓圈唱歌。他很興奮,唱得很大聲,又笑、又拉扯。和他一起牽手的她被拉得往前傾倒,很不舒服,哭叫起來。老師的眼睛看著他,示意他停止。
「是她拉得太緊了。」他恢復神智,立即為自己辯白。
「我沒有,是因為他用力拉我,所以我才往前倒的。」她委屈的說。

2. 力道控制不好

一群孩子在沙坑裡挖水道。她挖沙的時候,力道控制不好,不小心,撒到了他的身上了。
「妳撒到我了!」他告訴她。她沒聽見,繼續專心的挖沙。
他生氣的從地上挖起沙子,往她的頭上撒下。
「他撒我沙子。」她驚嚇得大哭起來,跑向老師……。

3. 雙腳突然踢起來

兩個孩子坐在毛毯上,他的雙腳突然踢起來,不斷地踢。結果,踢到了她。她很生氣,也開始踢他。兩人互不相讓的對踢……。

4. 踢人

早晨,進入教室,孩子們正整理著自己的餐盒。他安靜的坐在地上,她看到了他。她沒說什麼,笑笑的走過去,又看一看他,沒說什麼。接著,她走到他的背後,伸出腳踢他的背,踢了好幾下。他被激怒的站了起來,也伸出腳,踢她的腳……。

5. 硬要學人家的樣子

兩個孩子繞著教室又跑、又轉,他也跟著又跑、又轉。
「你不要一直跟著我們跑。」兩個孩子一邊對他說,一邊繼續繞著教室又跑、又轉;他也繼續跟著又跑、又轉。
兩個孩子拒絕他,停下來推開他。他不依,最後,他們拉著他離開。他不願意離開,開始躺在地上尖叫。

6. 任意罵人

「好醜喔!」他看著她的畫說。
「老師,他說我的畫很醜。」她快哭出來了,轉而向老師求救。

7. 打人

小達、小火、小水拿著積木玩骨牌遊戲。小達沒有積木了,伸手去拿小水的。小火看到了。
「這是小水的積木」小火一邊對小達說,一邊也伸手阻止小達。小達很生氣,舉起手來,往小火的手背打下去。
「我很痛,請你跟我說對不起」小火說;但小達沒理他。
「小達,請你跟我說對不起」小火又說了一遍:
「我沒有!」小達說。兩個人就要大吵起來了……。

8. 對著人滅火

他和她拿著繩子玩救火,他們在教室裡到處滅火。經過曉威時,他們快速的、認真的、激動的對著曉威滅火。
「不要啦!」曉威嚇壞了,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9. 推人、擠人

小朋友們排隊爬樹,他排在她的後面,當她爬上樹,又從樹上下來之後,他以為就輪到自己了。但是,她沒離開,反而又重新爬上去。
「不可以,你已經下來了,換我爬了」他拉著她的腳說。
「才沒有」她推開他,不理會他。他生氣了,以身體擠她,希望將她擠開;她也用身體擠他,不讓他上去。二人互相擠來擠去,他開始轉而以腳用力的踢她的腳……。

五. 幼兒正在「練習處理」人際關係;雖很認真,技術尚待成熟

1. 你的位子在這裡

他和她正在做「板子編織」,他將板子往前推,撞到了她的板子,她說:
「你不可以撞我的板子。」
「我沒有位子。」
她拿起已經推到她範圍裡的他的板子,放到他的面前說:
「你的位子在這裡。」
放好後,她回到自己的座位。才剛坐下,他的板子又推過來了。她說:
「我沒有位子。」
「我也沒有位子。」
她又將板子拿起來,放至他的面前;他的手推回去。兩人互推著他的板子,推來推去。

2. 我來幫忙,請妳還給她

他拿著布寶貝回到城堡時,她正拿著他玩過的木頭寶貝。他對她說:
「那是我拿的寶貝,請妳還給我,妳要向我借。」
「這是小安借我的!」她抓緊木頭寶貝,以防被搶走。
「我沒借她,是她自己拿走!」小安說。
「可是我需要啊!」心裡頓失依靠,她委屈的說。
「這是我借給小安的,沒有要借妳,妳要先問過我!請妳還給我!」
「對啊!請妳還給他!」小安說。
「我來幫忙,請妳還他。」坐在一旁,看了很久的小恩插入紛爭對她說。
「我也想要玩!」她嘟起嘴,難過的將木頭寶貝還給了他。

3. 我拿紅色貓咪好了
她將椅子圍成一個圈在圓圈裡玩遊戲;她在椅子上整齊地排放好毛線織成的紅貓、綠貓;在地上還放了一小塊紅色的毛線編織……。他看見了地上的紅色毛線織物,很喜歡的樣子,伸手就拿走了。她看見了,立即搶救紅色的毛線織物,並且說:
「這是我的。」
「你不要玩了,我在地上撿的。」他說。他的手並不願意放開,繼續搶著。
「這是我從櫃子拿的,是我的。」她哭著說
「妳不玩了。」他說。
「我喜歡紅色的。」她說。說完之後,她放開手,說:
「那我拿紅色貓咪好了。」

4. 我想跟妳一起玩

她看著他玩布偶,很有趣,她來到他的旁邊說:
「我想跟你一起玩。」她重覆了三、四次,他沒有回答。她忍不住,伸手去握他手上正玩著的布偶,他呼叫老師:
「老師,她沒有經過我的同意。」
「我不要,我不要。」她被拒絕,又被告訴老師;她放聲大哭起來。

5. 對不起,請你原諒我,我下次不會這樣了!

他要到寶貝櫃裡拿木頭,她正好在櫃子前面玩玩具。一不小心,他的腳碰撞到了她的玩具。她很生氣,伸手就要搶走他的木頭,她說:
「你弄到我的寶貝了,我要搶你的木頭!」她拉住他拿到的木頭。
「對不起,請你原諒我,我下次不會這樣了!」他邊搶邊求情地說。
「我不原諒你!」她放鬆了手說。
他拿著木頭,安靜的離開。

6. 沒關係啦!

孩子們在戶外玩遊戲,她蹲在地上做沙球,他盛水經過她,一不小心,水滴滴到了她背上。
「你弄到我的衣服了。」她說。
「是妳自己蹲在那裡的。」他不以為意的說。
「沒關係啦!我進教室再換衣服。」她放鬆口氣的說。
「對不起!」他也立即軟化自己,一場可能的衝突消弭得無影無蹤。

7. 我好了,沒關係

午休結束時,她還沒醒過來。他一邊笑著看她,一邊則將她抱在懷裡的寶貝輕輕地拿走,放進寶貝櫃裡。她醒來時,找不到懷裡的寶貝。
「是『他』把你的寶貝藏起來了。」小真指著他說。
「請把寶貝還我。」她看著他說。
「我沒有拿啊!」說完,他神秘的笑著;而她,就要哭起來了。
「請把寶貝還給她」下午的活動就要進行了,老師看著他輕輕地說。
「現在就要把寶貝還給她。」老師又說了一次。他無趣地從寶貝櫃裡拿出她的寶貝交還給她。
「很好,你把寶貝還給她了。也請你跟她說聲『對不起』」老師鼓勵他。
「對不起,請妳原諒我……」他說。
「我好了」
「對不起……。」他仍繼續道歉。
「我好了,沒關係」她從被子裡站起來,又說了一次『沒關係』,他才停止道歉。

8. 我原諒你

「你弄倒我的積木了!我不舒服!」他看著倒塌的積木,表達他的難過。
「對不起,你好一點了沒有?」她認真的道歉。
「我原諒你。」他點點頭,心裡舒坦的樣子。

9. 你玩一次,我玩一次

她在倉庫前盪鞦韆,一個小東西掉落地上,她放下鞦韆,撿拾掉落地上的東西。在一旁遊戲的他以為她不玩鞦韆了,立即坐上鞦韆,準備盪起來。她快步向前,抓住鞦韆繩,想要搶回來;卻看到站在不遠處的老師,眼神交會,她馬上對他說:
「請你不要搶我的」
「我也想要玩」
「那你玩一次,我玩一次」
接著,她讓他先玩,自己則在一旁玩輪胎鞦韆。

10. 請輕柔的地放回去,積木會痛!

老師唱:「收玩具囉!要回家了!」他立即把積木丟至寶貝籃裡。
「請輕柔柔的地放回積木,積木會痛,請你跟它說對不起!」她看見了,立即指正他。
「我知道了,我已經在心裡說過了!」他有些理虧的說。
「我沒有聽到,你要再說一次!」她模仿著大人的口氣,繼續糾正他。
「我已經說過了,你很奇耶!」 11. 拜託,繩子借我玩一下
她和他在架子裡玩,她教他如何以繩子綁腳。小芊看著很有趣,也很想玩。但她不願意把繩子借給小芊。
「拜託,繩子借我玩一下」小芊說。
「我很忙,所以沒有辦法,我不是不想借給你」
「小芊,我的借給你!」在旁的小妘聽到了,便把手中的繩子給了小芊。

12. 可以借我一下嗎?

他和她玩煮菜的遊戲,他順手拿起她身旁的杯子。她看見了,立即說:
「那是我先拿的耶,還給我。」他立即還給她。
隔了一會兒,他對她說:
「我想向妳借杯子,妳可以借我一下嗎?」他很誠懇的說;她點了點頭。
「謝謝妳。」他很高興地拿起她身旁的杯子,放在自己的前面。

13. 妳不要一直看他就好了

上課時間,他哈哈大笑,笑聲驚動全班,還外加搞笑動作。她說:
「請你不要大笑,這樣很吵。」他沒理會,繼續大笑。她又說了一次:
「請你不要大笑,這樣很吵。」
「妳不要一直看他就好了啊。」坐在她旁邊的小緯說。

14. 拜託,借我開一下就好了

她拿著積木當車開,一旁的他正在堆積木、蓋房子。他看到她開的車,也想要玩。
「妳的車子可以借我開一下嗎?」
「不行,我要開車!」她搖搖頭說。
「拜託,借我開一下下就好了。妳數到一,我就把車子還妳!」
「那邊還有車,你去拿那一台。」
「拜託,借我開一下,妳數到0,我就還你。拜託!」
「不行,我還沒開好!」
「拜託,請妳借給我啦!」他轉過身,向老師喊話:
「老師,我跟她拜託很久,她都不借我開車!」

15. 對不起,你好一點了嗎?

排隊溜滑梯,他等得非常心急,因此自己排到她前面,插隊。他正準備要向前溜滑梯時,她也正好伸出腳要往前走,不小心撞到了他。
「妳撞到我了!」他理直氣壯地說。
「對不起,你有沒有好一點?」她很誠懇地看著他說。
「妳沒有誠心誠意,要再說一次!」他仍然很不滿意的樣子,而後面等待溜滑梯的隊伍已經大塞車了……。

16. 我喜歡你啊!

老師請孩子們坐好,她在櫃子旁邊坐好了;他,突然起身跑到她旁邊,使勁地想在她身邊擠出一個位置坐下來。
「你不要這樣擠,不要坐這裡啦!我不喜歡你這樣擠我」她說。
「可是,我喜歡妳啊!我要坐妳旁邊」他說。兩人繼續擠來擠去。

六. 有些幼兒情緒長期受干擾,常沒有緣由的向人攻擊。

1. 我拿泥土灑你、我灑你蛋糕!

她盛了滿滿的泥土,放進鐵盤裡,上面還插著一支長條木頭。她對老師說:
「這是超級大蛋糕。」他看見了,立即上前,抓起泥土灑向空中。頓時,泥沙亂飛,泥沙掉落在她的衣服上;落在鐵盤裡裡的蛋糕,長木條也被弄歪了。
「你做什麼啦!我不需要!」
他不理會,仍然再一次抓起泥沙,灑向空中,灑向她,灑向蛋糕。

參. 打開「幼兒衝突」的知識,認識幼兒衝突的內涵

幼兒間容易產生衝突,幼兒間的衝突經常挑戰帶班的老師,尤其是新手教師!雖然如此,幼兒間的衝突卻也經常吵吵鬧鬧之後,很快地就又玩在一塊兒;不過,一會兒之後,他們可能又有新的問題產生,新的衝突再起。「為什麼人類一直不斷地有衝突呢?如果沒有衝突不是很好嗎?難道衝突是種需要?衝突滿足什麼需要嗎?衝突 有意義嗎?衝突的意義是什麼?」我常自問。帥韻儀(民92)在研究企業管理的論述中說:「衝突為人類社會中難以避免的現象」(頁2)。原來,成為人類,自 幼兒至成人,在我們的社會裡,「衝突」從未止息。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經常面對幼兒衝突的教師實在有必要更深入探究「衝突的知識」!我們需要更「有意識 的」觀察幼兒的衝突,更「深入」了解幼兒衝突之所在,到底「衝突」在幼兒正在起步的生命中代表了什麼?需求?或具有什麼意義……?

從67位幼童,50個3-6歲的幼兒衝突案例裡,筆者試依幼兒衝突的具體行為與爭吵的聲音中分辨、分別出幼兒的衝突。計得自我中心、物權不清、人權不清、意志力主導、邁向和諧以及長期情緒受擾……等六種衝突類型。

幼 兒爭吵的話語裡透露著幼兒成長的訊息。如果照顧幼兒的大人學會閱讀幼兒衝突的內涵,在處理兒童衝突時,必然會產生更新的調停與輔導。帥韻儀(民92)說: 「衝突,同時具有建設性及破壞性」。我非常同意!幼教師最重要的職責即在如何使破壞退去,而建設彰顯。以下我們將進一步認識幼兒衝突的成長訊息:

一.「自我中心」

1. 這是我先拿的積木!
2. 那是我的椅子!
3. 這是我的布娃娃!
4. 我要那個新寶貝!
5. 這是我先排的!
6. 是我先排的!
7. 你不可以超過我!
8. 你沒經過我的同意!
9. 老師,他插隊!
10. 我是小老師,我可以自己決定!
11. 我要現在,現在!
12. 不行,我是司機!
13. 誰說我是笨蛋?

在50個幼兒衝突案例中,因「自我中心」而產生的衝突共計13件,高居幼兒衝突分類第二名。讀者只需稍為仔細閱讀第一類型的幼兒對話內容之後,必能很明顯的看出,這一類衝突的主要語言內容是「我的」、「我是」、「我要」……。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上海,趙丹丹(2004,編)在「中國報道」中的報導這麼說:

上海2~4歲的幼兒中有80.15%已經相當的自我主張,70%~80%的幼兒會說「我的」、「我是」,自主獨立的慾望也十分強烈,有的孩子18個月就喜歡說「不」。

台灣的幼兒如此,上海的幼兒如此,全世界的孩子其實也相去不遠。因為,生命存在的意義不只是被生下來;生存的意義在於為自己找到一個能產生生命意義的立足 點。為了這一個立足點,並登上這個立足點上的寶座,幼兒「需要」自我中心、需要對外界說「不」,彰顯自己的獨特性;需要自我主張,維護自我的權益;或命令 別人、防範入侵、以牙還牙……等以自我保護。換句話說,幼兒的衝突不斷,但潛藏在衝突背後的其實是支撐、護衛幼兒成長的力量。

依循石代納(Rudolf Steiner1861-1925)所創的人智學(Anthroposopy)觀點論人,人所擁有的不只是我們肉眼看得見的物質身體而已,人類還有肉眼看不見,但可以清楚感覺得到的「生命體」、「感知體」及「自我體」同時存在每一個人類的物質身體之內。物質身體需要在母親的子宮裡懷胎十月後始能成熟降生, 我們的「生命體」、「感知體」及「自我體」也都各有不同的孕育期及出生期。「生命體」在兒童換牙期,七歲左右出生;感知體與自我體則分別在十四歲及二十一 歲出生。從出生至換牙前,幼兒最重要的任務是一方面孕育「生命體」,一方面成長「物質身體」。懷孕期間的生命體將專心地在幼兒的物質身體內依環境的變化及幼兒的需求建構並塑造幼兒的器官組織,使幼兒的身體強壯,並期使他成為世界任務中有用的器皿。生命體專注向內工作的特質與幼兒的自我中心其實是一體的兩面。生命體需要向內專心的工作,幼兒時期的自我也需要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向內專注自我成長的工作。因此,幼兒的自我中心是一種自然,也是一種必要的發展過程。我們看著是衝突的,對幼兒卻是「建構自我」的奮鬥過程。這是一種生命本質,潛意識的需求,幼兒自己完全不知道。

Karl König(1969)指出:幼兒吵架是有意義的相遇:當兩個小孩因為衝突,眼睛對上眼睛對看,有可能,那是幼兒生命頭一遭「自我意識」的覺醒;幼兒自我 意識的第一個階段是由幼兒的第一個反抗期帶動的。趙丹丹(2004)也提到:不管是醫學上的「違拗期」還是心理學上的「第一反抗期」,都是嬰幼兒自主獨立 的萌芽。

經過對幼兒階段「自我中心」需求的理解,做為大人的我們打開了新的視野;我們應適度的尊重、接納並適度地滿足幼兒的自我中 心;我們可以重新學習,支持成長中兒童的發展方向,引導他們「合宜」的自我表達,並等待他們的成熟。若此,今日的兒童,明日的成人,他們的「自我」才能美 好的成長。

二. 「物權」概念不清

1. 拿別人的積木
2. 拿別人的杯子
3. 拿別人的大木頭
4. 拿別人的小石頭
5. 拿別人的石頭

幼兒一方面容易本能、隨手的拿走別人的東西;本能的「自我主張」管教別人、侵犯別人;但當別人不願意被拿、被侵犯或被管教時,「主張與對抗」、「侵犯與保 護」的衝突就起。另一方面,幼兒也正在內化生活規範,幼兒看不見自己的問題,卻能看清楚別人的錯誤。幼兒需要從「管教別人」的衝突中逐漸看見自己的問題, 並學習「自我管理」;從「搶」別人的玩具中學習尊重、詢問以及「借用」的「社會化規矩」。

物權概念是人類意識進化的結果,從人智學的 角度探究,人類的意識分睡眠、作夢以及醒覺三個不同發展階段(Steiner)。在睡眠意識期間,人類對世界的感覺是「一」。你和我之間沒有的清楚的界 線,我的、你的沒有什麼分別。幼兒階段屬於人類初期睡眠意識與作夢意識的階段。當幼兒尚在睡眠意識狀態時,我們告訴幼兒「這個東西不是你的,你不能拿」幼兒是難以理解的!唯有當幼兒逐漸成長,意識逐漸進入作夢或醒覺的階段,幼兒的世界才逐漸一分為二,逐漸分清你、我之間的那一條看不見的界線。當然,醒覺之後的成人還更躍進身心靈的分別成「三」的世界呢!

人類發展有其一定的成熟期,演化必須經歷時間,意識成為習慣必須累積經驗。以發展心理學來說,幼兒在四歲以前尚無物權的概念,揠苗不能助長,幼兒必須經歷時間、等待成長;需要透過衝突與修正的過程建立「物我與人我」之間的關係、界線,以及遊戲規則……。

三. 「人權」概念不清

1. 我替你收木頭
2. 我替你收椅子
3. 我替你收玩具
4. 我在你沙堆上撒些沙子
5. 這是大家的架子,每個人都可以進去!
6. 又沒關係!

幼兒的物權概念不清楚,「人權」概念更不清楚。人權意識是一個社會化的成長過程,「人權」概念的形成需要自我反省與自我教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但是如何成為一位真正的「社會人」對於許多成人仍然是一大課題。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學習「人權」的奧義,想想自己,我們不都是還在「做事容易,做人難」上打轉嗎?

人權上,幼兒有自我中心、做事衝動,世界為「一」(我不覺得不舒服,你當然也不會不舒服之類的感覺)的問題。不過,時間經過,人將成長,這些問題不一定是大礙;最難以跨越的將是幼兒環境中,大人對「人權」的偏差信念!從許多情況看得出來,人權的態度來自模仿與學習。在家庭環境裡,父母、家人之間,家人與親戚、朋友之間,以及這群人對孩子們的態度;在社會上,在幼兒園所裡,人們、老師、家長之間、老師與孩子之間,還有孩子 與孩子間的「人」的關係如何,待人接物有哪些重要元素?友善、尊敬、歡喜……?還是冷漠、敵意、排擠……?這些是最直接影響兒童一生對「人權」的概念與態度!

四. 「意志力」發展階段

1. 大聲唱、又笑、又拉扯
2. 力道控制不好
3. 雙腳突然踢起來
4. 踢人
5. 硬要學人家的樣子
6. 任意罵人
7. 打人
8. 對著人滅火
9. 推人、擠人

七歲之前是人一生中意志力最堅強、最活躍的全盛時期,意志力的特徵是「行動」。幼兒喜歡做事,但缺乏目的與方向感,因為語言與思想的發展是跟隨在意志力之後,語言與思想是本著意志的「行動力」發展出來的。因此,幼兒容易以身體代替語言;動手是他最熟悉的溝通伎倆。幼兒可能很喜歡一個同儕,但語言與思想發展不足,不知如何表達時,幼兒有可能踢那個人、打那個人或拉那個人頭髮。孩子行為衝動、莽撞,打人或被打,多是在如前述的「睡眠」意識裡的「意志力」惹的 禍。孩子不知道他那樣做是錯誤的!

七歲之前是人類意志力發展的階段,意志力可以說是神的恩典,是人類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根基。幼兒生命 頭三年能走、能說、能想的能力,即是「意志力」的行動本能(Steiner)。在逐漸成長中,「意志力」與「感官」結合,以好奇、探索、無懼,帶領兒童進 入世界、體驗世界;「意志力」與「肢體活動」結合,靈活兒童的手腳技能;「意志力」更將與情感、思想及自我等結合,使我們成為充滿熱情、走正道、行善念、 積極正向思想的人……。然而,意志力在七歲之前尚屬「睡眠」或「作夢」的意識狀態。因此,幼兒雖然充滿工作、行動的意志,卻總是製造麻煩、招惹衝突。意志力不可能直接訓練。訓練兒童意志力就像是對睡著的兒童規勸他醒來時要乖一樣沒有效果(Childs,1996)。意志力訓練的基礎只能單純反覆、一次又一 次地做同樣的事;一天復一天,一週復一週,一年復一年或更長久的反覆;這也是習慣、習俗建立的主精髓。幼兒衝突也是一種不斷衝突,不斷喚醒,不斷修正的成 長方式;沒有衝突,人類也難以成長!衝突、錯誤與修正是幼兒成長的預備與必經的歷程。幼兒園所需要成為未來社會人的社會化操練場,成為全人發展的培育基地。

五. 邁向和諧

1. 你的位子在這裡
2. 我來幫忙,請妳還給她
3. 我拿紅色貓咪好了。
4. 我想跟妳一起玩
5. 對不起,請你原諒我,我下次不會這樣了!
6. 沒關係啦!
7. 我好了,沒關係
8. 我原諒你
9. 你玩一次,我玩一次
10. 請輕柔的地放回去,積木會痛!
11. 拜託,繩子借我玩一下
12. 可以借我一下嗎?
13. 妳不要一直看他就好了
14. 拜託,借我開一下就好了
15. 對不起,你好一點了嗎?
16. 我喜歡你啊!

帥韻儀(92)引述柯索的話:「衝突是一種社會事實,且有其積極意義,即在現代開放社會中,透過不同意見的表達,與社會結構的調整可消除各種不滿因素,而形成更穩固團結的社會。」暴露在大人眼前的幼兒衝突類型,讓我們有機會更近一步了解幼兒,也更有機會幫助消除幼兒成長中的困擾。在50個幼兒衝突案例中,令 人訝異,也令人欣慰的出現「邁向和諧」的案例。這是預期中沒有想到的一種衝突,而且竟佔所有衝突之冠,計有16例。這16例昇起了教育的曙光,展現了教育的希望。Gloeckler(2002)說: 「我」的概念很難掌握。「我是誰?我究竟是誰?」我們常常自問。

「我不要!」兩、三歲的孩子跺腳說。
「我不要做父母、老師眼中的自己!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青春期的孩子說。
「我不知道我是誰!」摸索中,「我」開始了一生自我、真我的追尋。

我們即將成為怎麼樣的人,我們並不真正知道。然而,當生命往前推演之際,我們與世上不同的人、事、物相遇,我們也同時累積自己對世界的概念。每一個相遇與形成的概念都影響著我們往後的方向,沿著這條神祕的命運路線,我們或許可以找到自我的道路。從娃得福幼兒邁向和諧的衝突中,我們看見,雖然幼兒依然衝突,但幼兒的衝突裡已出現了明確的方向、退而求其次、主動提出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開放、得饒人處且饒人等的調整,幼兒展現往上成長的力量,形成統整自我 的精神。

六. 情緒干擾

1. 我拿泥土灑你、我灑你蛋糕!

帥韻儀(民92)根據心理學上的刺激反應理論(Stimulus-Response)敘述:
當 一個人對於自我範圍受到外來侵入或不公平的對待時,有些人採取消極的退縮,但有些人卻採取自我保護的反抗,甚而使用武力,造成衝突的形成。但由於此種自衛 機制作用,並非對於刺激本身的真正了解,常由於個人認知上的錯誤,而導致錯誤的反應,因而造成個人與個人、群體與國家間的許多衝突。 同時,帥也談到:

功能性的衝突可以改善團體效能……,興趣及好奇心,並提供緊張時宣洩的管道,同時亦提供自我建設和變革的環境。

反功能性的衝突,失控的對立局面衍生不滿的情緒以及無法解決共同的心結,導致團體瓦解。阻礙了溝通的管道,降低了團體的凝聚力,將鬥爭置於團體目標之上,導致團體功能的停頓。

有些幼兒情緒長期受干擾,常會沒有緣由的,習慣性的攻擊。這類幼兒的衝突不似前述的功能性類型的問題,而是反功能性的問題。這一類型的幼兒衝突是幼兒家庭問題或教育問題的冰山一角,幼兒的衝突只是突顯問題,他成為家庭或教育問題的代表。幼兒園所的教師團隊花最多的時間對這類型的幼兒做兒童觀察與研習、與父母 協談、為幼兒禱告、做個別的照顧。「愛」是幫助幼兒最好的療癒,通常,只要我們將「愛」與「心」擺上,我們會訝異的發現幼兒驚人的進步!

結語:

本論述,筆者以石代納(Rudolf Steiner, 1861-1925)所創立之人智哲學(Anthroposophy)為基礎,並以台中市娃得福托兒所內十一年多來的理論與實務現場經驗,以及半個多月的 50個3-6歲的幼兒衝突現場資料蒐集整合而成,探討個人在教育工作生涯中對幼兒「自我」成長的關懷,在「分類」上恐有不夠科學之處,或有疏漏,敬請指正,不勝感激!

「幼兒衝突處理」是一門深奧的教育藝術,是幼教師工作中的一項大挑戰。從處理兒童行為的經驗裡,我們發現,「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不只是政治的胸懷,更是每一個邁向「社會的全人」必要努力的方向。如果只發展「獨善其身」,我們恐怕只是停留退化在幼兒園小班的「平行遊戲」階段。茲列出娃得福園所中幼兒衝突的處理原則,以資分享與討論:

1. 儘可能滿足幼兒「自我中心」的需求;愛可以無限,但規矩仍須明確;
2. 建立「界線」,等待成長;
* 反覆制止不恰當的行為,可強制暫停「遊戲」一分鐘以喚醒知覺
* 幫助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 老師要求犯錯的幼兒說「對不起」,並「安慰」對方至對方「原諒」為止。
3. 透過工作與遊戲幫助兒童感官靈敏發展,使意志力有方向與目標;
4. 學習解決問題:不重視對孩子說理,重視教導與執行;不說教、不說道理,但要「邁向」真理,真理不是「雄辯」,是「執行」!教導承認錯誤,安慰對方,儘快和好,和好才是真理。
5. 不說教,但創造充滿想像的「規範故事」。


參考書目

帥韻儀 (民92),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之衝突問題解決模式建立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13-14;24

趙丹丹(2004)上海幼兒「叛逆」早,中國青年報,收於中國報道[線上資料],來源: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41/2004/01/16/108@45841.htm [2004-01-16]

Child, G.(1996)Education and Beyond:Steiner and the problems of modern society. Floris Books.p.117

Gloeckler, M(2002)The “I” and its Destiny. (A. Cameron Trans), Star Weavings, No.27(Autumm Winter).

König, K(1969) The first 3 year of the the Child. Anthroposophic Press, Inc, Inc. Floris Books.

Steiner, R.(1988) The Child’s Changing Consciousness and Waldorf Education. Anthroposophic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1923 )

0 意見: